欢迎来到医疗平台!
主页 > 医院管理文库 > 医院信息化 >

联系我们

我们的联系电话0755-23080080

  • 微信

微信

掌握实时资讯,把握行业动态,提供最专业的医疗管理服务!

热点文章

中国医疗特色影响在线问诊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5-10-18 | 浏览量:[] | 编辑:admin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在线问诊模式对患者而言其价值是肯定的。在美国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的数字医疗公司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已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盈利模式。然而从医疗体系设置和政策规定上,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很大。在受到更严格限制的中国医疗体系中,在线问诊的模式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具体而言可能会如何影响在线问诊模式发展的?未来导向会否变得有利?是否存在有中国特色的在线问诊模式?在此为大家做一番分析。

  非医疗机构遭限制

  2014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首次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和内容:指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所以严格来说,现今的几个主要的在线问诊平台都是互联网公司而非医疗机构,是不能提供医疗服务的。那么怎么办?现在通行的办法是大家都纷纷称自己提供的是“健康咨询服务”而非医疗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有从诊断到处方到拿药全流程的在线问诊服务,而中国做不到。开处方显然是医疗服务范围,视频问诊手段显然也更靠近能“诊”能“断”的远程医疗。

  玩文字游戏勉强混过去从长远看总是不保险的。这个《意见》公文才发布于2个月前,代表了当下的风向,也意味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改变。那么想要再进一步发展的办法还有什么更稳妥的思路?当然有。

  第一个思路,变为“医疗机构”.看上去,申请为民营医院的政策门槛较高,但好在现今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医院。从2014年1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民营院数量已经达到11514家,占全国总医院数的46%.但现行政策恐怖也不否允许开办一家纯网络医院,那么为了运行在线问诊平台要投资一家实体医院代价是否有些高?

  当然还有更诸多借壳办法,找一家民营医院入股合并,或者作为特需加盟机构嫁接公立医院。在上个月,北京就曾发文首次鼓励公立医院以特许加盟方式发展。

  但是要注意的是,走这条路仍旧要面对《意见》中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只能为本医院的患者服务,也就是说其医生资源仅限于使用自己医院内的医生。在规模上仍旧会很受限制,除非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能放开(在后文中会再分析)。

  第二个思路,坚持扮演好软件公司的角色,作为技术合作方与医疗机构合作。也就是说在线问诊平台作为技术承包方,不再直接面对患者,而是成为幕后技术支持方。这个思路下,在线问诊公司可以与多个医疗机构合作,并有可能走通视频方式和处方环节。这条路的关键点是医疗机构自身有多大动力去推进自己的在线问诊部,也就是对院方的收益何在?

  医生自由执业未放开

  因政策限制,中国医生如果不在其注册医院行医,则可能遭到处罚,绝大多数医生只能在公立医疗机构行医,接受固定报酬。因此医生如果通过在线问诊平台行医,也是违反规定的。当然如今大家称是在做健康咨询,而非行医问诊。

  好在这项限制有松动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医生自由执业限制事实上已经遭诟病多年。2009年起,原卫生部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医师多点执业的尝试。 2011年又发出通知《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2014年1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及解读,促进医师合理流动。2014年1月,北京市卫生局起草了放开医师多点执业的新方案,有望在全国领先多点执业,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最接近医师自由执业理念的改革方案之一,不再把“原单位的批准”列入医生多点执业审查条件。

  因而,医生自由执业还是有望进一步放开的。如果最终实现,那么在上一部份关于第一个思路申请为医疗机构中,仅能使用本医院内医生的限制也就不存在了。

文章来源:未知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
  • 最新文章